![]() 題記:1992年11月17日,路遙病逝,年僅42歲。長期艱辛的創作使他積勞成疾,終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西安西京醫院猝然離世。今日,翻出7年前舊作,謹以此文,紀念路遙逝世27周年。
![]() 與新中國同齡,土生土長于陜北高原,年僅42歲的路遙,在1992年11月17日病逝之時,我尚未操刀寫作,還在白天黑夜都一直敞開的文學大門之外徒手溜達,是一個連“文學新兵蛋子”都沾不上邊的“門外漢”。我這個從嘴上沒毛的小學生起,就喜歡閱讀文學作品的讀者,理所當然地先后讀過路遙的不少文學作品,并且被深深地吸引著、感動著,以至于后來也操刀持戈、舞文弄墨了起來。我曾經讀過路遙的短篇小說《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姐姐》《月夜靜悄悄》《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匆匆過客》《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以及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的《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的《人生》,獲1982年《當代》文學中長篇小說獎的《在困難的日子里》等等。我想,倘若路遙地下有靈,知曉我是喜愛和拜讀過他不少文學作品的“粉絲”、“粉條”和“粉帶”,并且也被稱做“作家”時,路遙的嘴角說不定會露出大度的微笑。
![]() 電影《人生》主人公高加林扮演者周里京
路遙描寫農村一個知識青年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的中篇小說《人生》面世,成為他的成名之作,奠定了路遙的作家地位!度松繁晃靼搽娪爸破瑥S改編成同名電影后轟動全國,獲得了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4年在全國上映時,恰值我去漢中出差,故事片《人生》也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陜南城市熱映。記得那天上午公干完畢,下午無事,百無聊賴中,空空的腦袋瓜子,就冒出了想去看電影《人生》的欲望。那個年頭癡迷電影的人很多,我當年就曾經像神行太保似的步行十里八里去看電影。再說白天比夜場的票好買,我就拽上當地一位親戚去了電影院。影片告示牌上紅底白字票價一毛五分錢,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晚場后面都已注明:“票已售完”字樣。我印象很深地記得這個“售”字寫得很像野獸的“獸”,便順口冒出一句:“這個高級動物售票員是野獸”的太不應該說的玩笑話。 坐在電影院里的木質座椅上,當一束亮光從放映窗口影射在白色的銀幕上,兩側高掛的黑色音箱響起音樂聲和人物對白后,我胸腔里的一顆年輕的心,很快就被影片中青年演員周里京扮演的高加林,吳玉芳扮演的劉巧珍,牽引著走進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之中。進影院之前,我在門口小攤上買的一包炒南瓜籽都捏在手里,忘了邊看邊嗑?措娪敖洺4蝾奈,這次是全神貫注、廢寢忘嗑、望穿銀幕地看完了這部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愛情悲劇片。高加林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三角”感情糾葛的人生故事,曾經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也帶給當時與高加林年齡相仿的我以強烈的人生震憾。 當《人生》片尾的“劇終”二字躲藏進大白手帕一樣的銀幕之后,我和親戚隨著如洪水退潮的觀眾一起走出影院。我一邊走、一邊回味著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也是陜北籍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時,突然有位剛從我身邊款款走過的漢中美女觀眾回過頭,指著我對她的同伴說:“你看、你看!這個人咋這么像電影里演高加林的周里京?”那女伴回頭睜大雙眸,從臉到腳再回到臉上對我一通掃視后,立即現場點評:“哎呀!真的,就是像!臉盤、五官和身板都像!會不會是周里京悄悄到咱漢中來微服私訪、聽觀眾反應呢?”周圍有幾人聞聲也扭頭看我,并議論說:“嗯,就是很像。”當時很擔心這些與“劉巧珍”同性的同情者,會對我這位“農轉非”后,“忘恩負義”拋棄農村姑娘“劉巧珍”的負心漢“高加林”,賜予粉拳相加、口誅筆伐的超級待遇呢!大約是她們從我慌神羞澀、毫無明星大腕“范兒”的反應中,看出我既不是周里京也不是高加林而手嘴留情、放了我一馬。我想,如果是在解放前或解放初期,說不定我就如歌劇《白毛女》中地主黃世仁的扮演者陳強一樣,雖不至于會被持槍看戲的戰士怒火萬丈舉槍要射“花生米”給咱吃,但挨上政治覺悟高的工農兵觀眾的一頓好揍和唾沫星子飛滿臉,則是極有可能的。 ![]() (“你看、你看!這個人咋這么像電影里演高加林的周里京?”本文作者田建國28歲時的照片)
影片《人生》中塑造的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德順爺爺、以及大隊支書高明樓等活生生的一群鮮明人物形象,至今還收藏在我的腦海里沒有消失。后來我被觀眾走眼看成周里京、疑似高加林的“事故”發生了多起。記得當年的某一天,我逛西安東大街路過西北電影院時,路旁一位街道保潔員大媽指著我說:“好象這人就是那個沒有良心的高加林……”這位素不相識的大約和我母親年齡相仿的大媽級人物的無辜指責,更加讓我牢牢記住了《人生》這部優秀作品已二十多年而難以忘懷。這就是路遙文學作品產生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以及產生的社會效應和永久的魔力。
路遙在困難的日子里,嘔心瀝血創作的百萬字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這個吉祥的年份出世后,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無可爭辯、力拔頭籌地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成為陜軍作家獲茅盾文學獎的第一人!镀椒驳氖澜纭芬渤蔀榇A⒃诼愤b墳塋前的一座無形的、永遠不倒的豐碑!镀椒驳氖澜纭肥悄莻我們未曾遺忘的時代里,最具里程碑意義的宏篇巨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堅實的一席之地。
當年作為“忠實讀者”閱讀路遙的小說,如今作為作協會員再讀路遙的作品,我都是胸懷著敬仰之心,穿透他的作品,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去閱讀和體味的。我從中看到了路遙對文學的執著和創作的艱辛,咀嚼品味著這位黃土地的兒子為世人釀造的深入人心的酸甜苦辣,對這位從未謀面的陜軍著名作家,我從心底發出的感慨是——平凡的路遙不平凡,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人生,確實是:“陜北的光榮,時代的驕傲。” ![]() 左起:白描、路遙、賈平凹、和谷(1985年鄭文華攝)
在當今世界上,諾貝爾文學獎被視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我想,在人生的旅途中匆匆而過的路遙倘若在世,他和賈平凹、陳忠實這三位分別出自陜北、陜南、關中三個陜西地理區域的文學巨匠,都是陜西文壇最有實力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最優秀的作家。當然也不排除頭戴文學大省光環,如緊箍咒般感受的陜西,還會有橫空出世的并不馬大哈的某匹黑馬、白馬、赤兔馬、汗血寶馬,以及被80后、90后等“文青”稱之為中國文壇“四大天王”的黃士誠、韓寒、張悅然、郭敬明等等后起之秀,會一馬當先,征東征西,搶先沖刺摘取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可能,從而樹立起一座更高更大更耀眼的豐碑。有我這種長久期待和“諾貝爾情結”的文學愛好者,恐怕遠遠不是幾個火車皮能裝載得了的。
我以我心寫下此文,默默無聲地紀念路遙逝世二十周年。 2012年7月4日初稿11月初定稿 注:此文入選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的《壯麗的凋謝:路遙逝世二十二周年紀念文集》 ![]() 作者小傳
田建國,雄性公民。祖籍晉,人稱“九毛九”;產地秦,是為“秦老大”。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作家和詩歌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理事,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副秘書長,中國文化魂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西安詩書畫研究會理事,西安對外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監事長、陜西工運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國陜菜網《如畫陜菜》專欄主編,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特邀首席攝影師,終南性靈社特邀攝影師等。已發表小說、散文、詩歌、雜文等文學作品約160余萬字;出版有散文、小說、詩歌、雜文10(8)人合集9本。本人文學作品散見于各大報刊,吹牛;篇篇都是精品,胡說;得到讀者一致好評,沒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