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知青精神,重溫芳華歲月
![]()
![]() 梁家河的“初印象”
初到梁家河,最先映入眼的是連綿不絕的山峰,這里的山路崎嶇綿長、民風淳樸。實踐隊員參觀了習總書記插隊做知青期間帶領村民們一起打的井,雖然當時只有非常簡陋的工具,但就是這口井在那個時期解決了村民們的飲水難題,現在仍是梁家河家家戶戶使用的自來水。沿著新修好的柏油路,實踐隊員來到了知青故居,一進故居,便被眼前的場景震撼到了,習總書記他們就是居住在這樣簡單的房屋里,扎根梁家河,扎根基層建設,為其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
![]()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知青井 ![]()
梁家河孕育的“知青精神”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下,一大批知識青年來到延安,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他們在這里“過四關”,他們邊適應環境邊學習做各種事物,最后變成一名勞動的好手。梁家河村史館里一張張生動樸實的照片,展現了他們勞動的場景,看到照片中他們臉上的笑容,實踐隊員們紛紛拿出手機模仿拍照,圍坐在院子里暢談知青故事。 ![]() 圖為實踐隊員在參觀
梁家河的黨課:我們不能給總書記掉隊
參觀過后,實踐隊員前往村黨支部,在這里梁家河村老支書石春陽給實踐隊成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他回憶了當年總書記帶領村民辦鐵業社、建縫紉社、打淤地壩、修沼氣池、打吃水井的故事,他號召實踐隊員們踏實做人、勤奮學習。談到近幾年梁家河的發展時,他說“總書記從我們這走出去,我們不能給他掉隊”,要加快走穩每一步,努力奔小康。
![]() 圖為梁家河村老支書石春陽在為實踐隊員上黨課后合影
結束一天的行程后,實踐隊員們在梁家河村標志碑前齊聲朗誦《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合唱《梁家河》,互相分享參觀學習的感受。
![]() 圖為實踐隊員合唱《梁家河》
當黃土地變成柏油馬路,當沼氣替換下煤柴,當打壩的作物鋪滿山坡,當梁家河村的高粱地變得金黃,這預示著秋天到了,成果好了,村民的生活幸福了。飲水思源,不忘初心,在習總書記當年的帶領下,在當時其他知青的幫助下,梁家河擺脫了貧窮落后的標簽。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我們應秉承知青們艱苦奮斗精神,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重任,踏實前行!
![]() (責任編輯:東岳) |